第227章 杨总可能不小心忘打小数点了-《说好十八线,天后什么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果这些演员在山寨片里面表现好,亦或是导演能硬生生把一部山寨品拍的特别好看,说不定还能帮他们打开通往真正娱乐圈的大门。

    唯一受伤的,或许就是那些大制作电影……

    问题是这样的“伤”对他们来说或许连破皮都算不上。

    对消费者群体,避难所公司也会很认真的告诉他们这并非原版,不存在任何欺骗行为。

    要提醒了之后还是想看,就属于愿者上钩。

    综合考虑之后,避难所公司的高层集体同意了这个有利无害的转型计划。

    蔡猛又点了点头,让女人坐下,同时目光看向了市场部的负责人,询问道:“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生产端……你来说说消费端的事情,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
    对这种山寨片,观众真的会买账吗?

    能愿者上钩一次,还能愿者上钩两次,三次,甚至无数次?

    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,或许不好跟集团那边的高层交代。

    市场部负责人早就准备好了稿子,他点头说道:“其实,很多时候看不看烂片完全取决于一个观众的心态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大家心里的预期是看好片看大片,那看我们电影的人一定会气到破防。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拍的片是山寨片,心中预期自然降低,甚至会有猎奇的人想花钱看看这片子究竟能有多烂。”

    “看完之后,他们甚至有可能觉得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差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些吐槽区的电影博主和他们的粉丝——这些人就是为了搞笑而来,对烂不烂压根不在意,在意的只是有没有乐子。”

    “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乐子人,而这是我们电影最核心的消费者群体定位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从不骗人,实打实的摆烂!满足观众除了看好片以外的一切需求!”

    蔡猛听着这样的报告,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:“很好!就是这样,你们抓紧时间把报告整理成一份资料,等会我给集团总部那边发过去。”

    正好等会岿光集团要派人来签合同。

    趁这个时间把资料做好,发给集团老板杨若谦看看。

    就是不知道作为金海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,杨若谦在看到这份资料之后会是个什么感受……

    这么一个完全另辟蹊径,把烂作为卖点的企划,会不会被杨若谦这种顶级成功人士视为耻辱?

    岿光集团一路走过来,都是赢的正大光明,赢的堂堂正正。

    豁然接手避难所公司,会不会给他们声望带来一些影响?

    蔡猛不知道。

    但既然岿光集团选择主动合作,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吧?

    他们总不至于什么调研都不做,直接蒙着眼睛就把自家公司收购了吧?

    这是一家地方性巨头企业,做事不可能如此草率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蔡猛彻底放心了。

    突然,他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接完电话之后,蔡猛对其他高管说了句:“我去签个合同,你们就在这里等我,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便推门出去,会议室里其他的人则抓紧时间把刚才的资料整理进一个文档。

    其实说是高管,大家也都身兼多职——整个避难所公司上下一共就30来人。剧组道具之类的,大部分都是电影开拍之后才找的外包来承担。

    公司人少,又追求极致的性价比,那老板自然就得干起员工的活,把每一份人力资源都利用上。

    过了大约十几二十分钟,蔡猛推开了会议室的门,脸上的表情轻松。

    会议室里所有高管提着的最后那一口气也终于放下了。

    “合同签了!大家可以放心了!”蔡猛笑着在主位上坐下。

    多了一个坚实的后盾,他们转型之路也能走的更有底气。

    “老蔡,我们这边资料整理的也差不多了,你给集团总部那边发过去吧。”负责整理资料的人将文档传给了蔡猛。

    蔡猛稍微扫了一眼,进行最后一遍复查,确定没问题之后,把文档上传给了杨若谦。

    发完之后,他抬起头说道:“很好,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搞好了,接下来我们说说新电……等下,杨总发来消息了。”

    看到手机上弹出来的新消息,蔡猛是有些惊奇的。

    杨总这么快就把文档看完了?这才几秒?

    上面的内容不少啊,再怎么看也得花上个两三分钟吧?

    聊天框里,杨若谦只回了一句很简单的消息:“你们的东西我仔细看过了,十分专业,我很满意。你们如果需要资金,不要贷款,直接找集团财务支取,500000000之内都不需要和我汇报,超过这个数字跟我打个电话说明用途就可以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新老板有消息发来,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不自觉的围了上来。

    大家都是创业初期就一起努力的人,同甘共苦那么多年,早就没那么生疏。

    看着这一长串数字,蔡猛和其他围上来一起看的高管齐齐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起猛了,居然看到了5开头的九位数。

    五亿?!

    这拍的是什么电影啊就五亿?

    要不是杨若谦投资了《黑袍检查队》,是业内响当当的知名人士,避难所公司的人都差点以为他们摊上了个啥也不懂的外行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杨总忘记打小数点了,他想说的可能是五百万。”蔡猛想了想,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,“或许这是岿光集团的企业文化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就算五百万,也比我们的上限多出太多了啊。”有人提出了质疑,“文档里面我们不是写得清清楚楚,所有电影制作成本50万封顶吗?”

    “你说50万集团就只给50万吗?人家是多少估值的大企业,区区50万,可能是觉得自己给不出手吧。”

    “那杨总确实是个讲究人啊,直接多给了一个0……”

    “大集团是这样的,所以我们得赚钱啊!不然到时候人家过来问责,我们连狡辩的勇气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确实……那这五百万,我们要用吗?”

    会议室再一次陷入了沉默。

    避难所公司的现金流目前还算过得去,至少拍《泰坦尼克号2》的钱能拿出来。

    找个金主只是担心失败之后彻底破产,并不是急需用钱。

    蔡猛仔细想了一下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“不能用,不但五百万不能用,就连五十万也不能用。”

    “老蔡,为啥?”
    第(2/3)页